第192章(1/1)

“大人一片孝心,这么晚了还要你跑一趟。无甚大事,大人只管安心。”

方俞点了点头,又同乔母说聊了几句后偏头看了乔鹤枝一眼,脸上露出了一抹笑:“鹤枝说想与小婿商谈一番生意上的事情,素日里忙着上朝,府上的一应事宜都是他在料理,有困顿之处,小婿也好与之排忧一二。”

乔母哪里不知这是说辞,意味深长的看了两人一眼,一个笑眯眯的像是正要去说生意,一个则是巴不得贴到身旁之人身上去。乔母无奈叹了口气,方家没有妾室通房,两个人如此黏乎也是情理之中。

“大人一言九鼎,倒最好是说生意。”乔母意有所指道:“鹤枝身子不好,夜里不可熬得太晚。”

方俞起身行礼:“是,小婿定然谨记岳母的教诲。”

“得了,我也乏了,去吧。”

乔鹤枝欢喜雀跃的起身来:“母亲早些休息,我让嬷嬷给母亲灌两个汤水婆子,夜里定然暖和。”

乔母轻摇了摇头:“这般还不热出痱子来。”

乔鹤枝抿嘴眼里含着笑,拉着方俞的手便跑了。

出了厢房的门,乔鹤枝便攀缠在方俞的手臂上,两人贴在一道走:“你合该提醒我的,如何还跟着我一道胡闹,身子最要紧。”

“嗯。”

方俞偏头见人只应答了一声,温声道:“还在不高兴?”

“没有不高兴。”乔鹤枝靠在方俞身上:“便是能宿在一起我都高兴。”

方俞笑了笑,抖着大氅让人进来裹着,他伸手拦着在自己大氅里的人,微低头吻住了他的唇。

……

方俞着实也是空闲了下来才有时间过问家里的生意,虽也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时间长了却也还是出现了许多弊端。

便拿“广而告之”来说,自开业以来,前往问价商谈的商户众多,谈成的却是少之又少,谈成做了广告的效益是好,但着实是贵了些,许多商户都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银子来。

一次便是几百两,大手笔拿的出这么多钱来投广告的商户大抵是家业本就丰厚,生意也不错,只为着锦上添花罢了。而真正需要做广告的却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为此导致铺子的生意不温不火的。

虽说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自开业以来到现在也赚取了毛利上千两,但方俞是半个生意人,大家大业的,还得持续稳步发展,寻求新的突破才行。

思来想去,拿着后世和当今这个时代一番对比之后,他发觉若是单靠在酒楼娱乐场所等一系列地方投放,传播方式过于单一了一些,再者这样的广告费投入很高,大部分商户可能会望而止步,还得丰富广告传播的途径。

年节出门游乐,顺道几番考察市场他觉得报纸好像是可行的。

当今也有报社,叫做邸报,这种报纸和后世的不一样,承载的内容都是官家派发边关战事,皇帝下了新的诏书等国之大事,买看的人大抵都是朝廷的人,要么就是些闲散爱评书论字的秀才举子会去买来看,一般平民还买不到官家的报纸,为此传播的内容十分狭窄,也不具有广泛性。

鉴于邸报的局限性,若是办一个地方小报,刊登写些喜闻乐见的文稿,届时在印发出去,也不会和官家的冲突,受众也会大很多。等看的人多了,就在报纸上打广告,如此一来便多了广告投放的途径,而且在报纸上广告费也可以便宜不少,客户也能更多一些。

方俞是个行动派,把广而告之的员工分了一部分出来,这些个死心塌地跟着方家的老手先前从云城过来时就带了自家族里的儿郎,如今跟着在铺子里也做了许久的工,多培养的人手正好可以拿来用。

他给诸人做了培训,虽是老手了,但此次面对的又是新的工作内容,还得熟悉上手。

做个小报不是简单的事情,得分栏目,方俞准备了政事栏、娱乐栏,以及还有广告栏。

像是政事一栏,牵涉敏感,他并不打算做过多的润色,就让报社的人守在出告示的地方,一旦有新的告示就抄下来作为登报的内容,算是充数的一栏。

重头戏是娱乐栏,分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京城的时尚穿搭,养生知识,生活小妙招,小说连载云云……

几个老人都是以前在书茶斋里做过选稿的好手,虽然来京城里做了些时间的广告,但在云城却是做了好几年的选稿,什么吸引大众,什么冷门,热门东西的敏锐洞察力不是常人可比的。选稿的能力还得用上,但现在却也不是单单来选稿子了,得出去走访采集资料物料来撰稿,可谓是全新的挑战。

方俞带着几人走了几回,就着过年的灯会烟火会,老百姓过年宴为题材,练了几次,慢慢的就上了道。

第136章

“你啊,以前最是闲散不过的性子了,来了京城入朝后反倒是劳碌起来。这休沐堪堪一个来月的时间,也都要折腾生意上的事情。”

乔鹤枝从外头回来,解下大氅给丝雨,大氅上落了些雪,得打一阵儿才能挂到衣架子上去。便是到了这初几头里,雪也没个停的趋势。

方俞听着声音抬了手,眼睛还放在桌案上,直到那头的人手放到了他手心里才举头把乔鹤枝牵到了身前来。

他将手头上做好的第一期小报展开:“瞧瞧,我同手底下的人才做出来的,已经出成品了,若是能行,便在工坊里拓印。”

小报上的每一栏在写的时候乔鹤枝就已经看过了,今下内容不变,只是把文章一系重新排了位置。他挨着方俞坐下,只瞧了排好的整张小报,报纸上的字依内容版块儿不同,字的大小也不一样。

他瞧着与看书本小册子不同,汇集的内容杂七杂八的比寻常小书册要丰富的多,既沿袭了些先前在书茶斋的书刊形式,有推荐吃食玩乐的,也有连载的书文故事等,又增添了先前没有的内容,比如说名人采访录。

乔鹤枝笑了一声:“这大过年的不去宴请,也不出去耍乐,尽数做这小报去了,今下可算是终于出了成品。”

方俞正经指着上头的名人采访道:“过年的时候外城开了大灯会,当日看灯的人好生多,什么兔子牛马灯,样式五花八门,今年是许员外的大灯船拔了头筹,咱们手底下的人前去好说歹说,登门好几趟被烦的实在是受不住了才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才受了采访。”

为着做报当真是跑断了腿,底下的人奔忙,他也没得闲着,一直在改交上来的文章。

“功夫没白费。”乔鹤枝笑着宽慰了一句,又见着一旁堆了一叠桑皮纸,疑惑道:“怎拿了这么多糙纸来?”

“小报就得靠刊印发布出去,越多的人看到咱们就越好赚钱,如此一来纸得用实惠的,若是尽数用宣纸,那可赔本的厉害。”

说着,方俞才想起正事儿:“诶,对了,新铺子的事情如何了?”

“你可算是想到这事儿了。”乔鹤枝先前出去便是为着处理铺子的事情,先前才来京城,“广而告之”的铺面租用的小,虽然现在做小报的那些人就是从“广而告之”里分出来的,但是现在办两种业务铺子就有些小了,东西一应的堆放不小。

两人点灯合计,便打算再或租或买个铺子装整成报社,左右做报也不像饭馆子茶楼得当道,偏僻的地段也是无妨。方俞忙碌着做报纸的事情,乔鹤枝就出去把铺子选看好了,两层小楼,在外城的黄泥街,偏是偏了些,但是宽敞。

“钥匙都取回来了,你得空就可让人搬过去。我里外瞧了,若是以后生意做的起来,小楼背后还有个园子,能盖上自做拓印的工坊,就像咱们书茶斋一样,不必依赖外头的铺子。”

乔鹤枝办事儿方俞自是一万个放心的。

“好,小报没什么问题了,我让工坊先拓印个百来份出来,这事儿得在十五前办好,不然我回翰林上职以后又得忙。”